1月8日,星期四
经过三天的字典听读,语言分辨率有了可以被确认的提高。上周一点都不能听懂的(无字幕视频语言教学)VCD 里面的老师的讲课话基本能懂了,至少60%以上可以听得明白。语言声音已经是语言声音,不过很不好听,低沉伴有回音,需要非常的集中和专注才能获得比较多的理解。生活里面家人的语言也是同样,听懂的多了一些,有时候发现不经意就对家人的话作出回答了。
听读字典是主要功课,我们是把拼音a到z按照字母排序,每天每个拼音字母读一页。差不多一天要读20多页。两个小时以内就够了。目标是把所有汉字的不同读音都过一遍。读得时候连同字典里列出的与字有关的词和成语也都读了。绝大部分的字词现在都能在不看嘴形的情况下辨别,尤其是成语听得很好(记忆缘故)。
个人体会,需要多练习的发音有:
— 所有 Z 例如 心脏;西藏;四肢
— in 和 ing 的区分 例如:林 和 灵
— an,ian,uan,ang 和 iang 的区分 例如:烂,练,乱,浪,辆
— en 和 eng 的区分 例如:陈 和 诚
— u 和 un 的区分 例如:路 和 论
— i,e 的音很容易被漏听,所有被轻读的发音都需要把轻读的部分加重以方便捕捉。
比如:儿子,老子,来了,好了
— 最后所有需要“呼口"读的音("u" "ong"),都很容易被误听成别的。比如:吐,红
单听音像制品可能是不够的,有人朗读效果会好很多。另外可以考虑和周围的人玩些语言游戏,比如成语/俗语接龙这样的。我感觉对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辨别要强过开放词不少,玩些游戏能帮助提高周围人参与的兴趣。
英文方面,我看听一些时事类的有声读物,除了练习听以外,也得能获得些信息。英文的听力辨别水平超过中文,所以还没有刻意的花太大的功夫。
音乐还是不太好,大都刺耳和嘈杂,还不知道怎么练习好。对音乐练习有经验的朋友还希望分享一下。
听音乐似乎也要从单纯一点的儿歌开始,哈哈
回复删除音乐的特别
回复删除个人的意见,呵呵,不同意别喷
声音有纯音,言语,音乐等。
虽然也有从频率、强度、相位、时间等区别方法。
但就上述三者而言,当听到纯音,大脑的言语皮层就会告诉,听到咚咚声音,最多加上敲门声。
听到言语,大脑分析的就多了,包括音调、时长、频率等,并加上该言语在言语库中的含义,代表的事物等等。
音乐的特别
回复删除但是,音乐
只是纯音的组合,大脑并没有专门储存该类的含义的区域,与言语无关。可这表达的含义仍十分独特。
人工耳蜗植入的音乐识别现在正是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