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干了两件事。
一件是拿出了前两天买的古筝曲重新听,不能不说我听到的声音就是我记忆中的古筝的声音。令人过望的是琴声颇有质感和穿透力。《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完美的被收纳和感知。古筝琴弦的声音穿过所有噪音流入耳朵。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干干净净的听到声音了。
另一件是看贾障柯的电影《三峡好人》,衔接的很好,发现电影里用的配乐也是古筝,类似的曲目。起初还以为是"余音绕蜗"。。。电影里人物讲的普通话,四川话,能够很好的听出方言口音。虽然不是所有人的话都是同样的清楚,但在字幕的提示下,电影对白的语言声能够很舒适的感受,多多少少重新开始欣赏电影里面的声音了。
第一次看《黑客帝国》时,有个台词,“你所 看 到的,不是你看到的,而是他们告诉你 看 到了什么”,让当时作为医学一年级生的我,毛骨悚然!
回复删除觉得那个编剧肯定是个想法疯狂的医学中辍生之类的。
因为他对于感受器(五感)的理解足够深刻。并且有如同变身博士般的疯狂思维。
举例听觉:
回复删除当空气中传播的机械波(就是声音)到达外耳(水渠)、中耳(大坝)、内耳(水轮机),并被内耳毛细胞转化为电刺激(象水电站把水波转换为电),电通过电线(神经)传导到大脑,神经核(大脑一号)分类各种电,把其中是声音的部分分给听觉皮层(在数据库中的大脑二号),二号把他们分类(纯音、言语、音乐等),整理(根据党中央数据库条例,删除部分联想部分归类部分),翻译(这是水,这是流水,这是“和谐”的流水),并最终告诉大脑三号。这时,听到了,并理解了。
人工耳蜗和这有什么相关?
回复删除原来的水轮机坏了,换了个。
为什么感觉听的不一样了?
CI的原谅则个,习惯原产的220HZ交流电,外来的110HZ毕竟口音不一样了。
好像术后一段时间感觉比原来好些?
新的水轮机经过打磨期了,和原有设备配合起来了。
那言语训练是?
数据库是没变的。
数据库条例要改改,把220HZ等于水改成110HZ等于水。
成人和幼儿植入效果比对?
成人只要改条例(重新建立连接,rehabilitation),幼儿要从二号开始完全革命(habil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