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人工耳蜗的过程非常快,不超过3个月的时间。对于我来讲,没有任何挣扎,我需要听到,如果有眼下可获得的技术和医疗手段能帮助我最快并有效的恢复听力,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
一切开始于今年公司的年会以后。7月中的大会期间并无波澜。旅行期间,上了飞机就关掉助听器,途中用餐一律照抄周围某位一样的点,省去了沟通的麻烦。会议期间使用我的助听器,最大音量,照惯例用助听器+FM设备的组合聆听。噪杂的环境还是有很大问题,不过还能应对,一部分唇读,一部分自说自话,也还算愉快。
回到北京一切照旧,但觉得听语言更费力了,好像助听器出现故障一样。后来的一次晚间电话会议把我扔到了冰窟中。。。突然间对方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无论怎么调整助听设备的音量也唤不回原本助听器传达的清晰的语音。经历了尴尬的客户电话会议,一种不祥的预感袭来: - 听力已经下降到助听器也不能帮助的地步了。
很快,老婆陪我一起去了峰力助听器的门店。打开电脑,调出资料,连接助听器到调试模式。似乎一切正常。再次检查,没有发现助听器故障。好吧,做听力测试,didi...dudu...后,结果单显示我听力下降15-20分贝,原本边缘化的语音辨别能力跌到了门限下方。
接下来可想而知,在热闹的奥运期间,我开始了紧密地医院之旅。这次做了CT检查。取结果的那天,放射科柜台似乎找不到我的片子。等待多时后,护士客气的走过来说主任要见我,
Whoops! 我脊梁里凉气又窜了一回。
放射科主任医师特别认真的和我们介绍了他的观察,并初步诊断我符合耳硬化症的症状。回到耳鼻喉门诊,再没有更多的检查,我们直接被介绍到了人工耳蜗办公室。 经过这里的一位主要医师的查看,被告知我的个案做人工耳蜗难度很大,记得第一次的说法是我不适合做人工耳蜗植入,原因是耳蜗钙化严重,电极植入困难。在大夫的努力下,我的CT影像资料被拍照并传送给国外的医生做结论性会诊,研究手术的可行性。
在北京,我一共去了四家医院,同仁,友谊,协和与301。国外医师的结论是乐观的,说是使用有选择的电极即可完成手术。我有种被从垃圾堆捡回来的感觉。无论如何,是好消息。岳母,老婆这次都牺牲工作时间陪我到了医院,仔细帮助我询问和了解手术和耳蜗的选择。没有她们的帮助我可能永远都无法完成这个过程。
在医院检查期间,我也同时开始了漫无边际的人工耳蜗资料查询工作。通过各种论坛,植入者的博客逐渐了解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在日后帮助我很快的决策并实施手术计划。
我最终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植入美国AB耳蜗(HiRes 90K)。张道行主任对我病症予以了迅速和精确的诊断。凭借语后成人硬化症植入的经验,张道行主任执行我的手术会有效地帮助提高预期的成功率。这是我们最终决定选择友谊医院的重要原因。
从8月到11月入院,经历的过程大致如下:
- 医院检查(多家,每家两次以上 - 对比确诊)
- 了解人工耳蜗(品牌,可实施手术的医院,医师)
- 尽量多地了解现有植入者,家长的经验,访问有关的网络论坛,博客
- 做好财务准备
- 约见耳蜗公司,代理,会面并征询有关的问题
- 基本医疗保险不含盖人工耳蜗的费用,有些商业保险可以提供一次性的耳聋赔偿。
- 不断的确认所获得的信息,更多的网上家庭功课
- 确保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照顾 (时间上,精力上)
- 做决定,入院准备手术
有关耳鸣在不同语言因采用频率不同造成影响的不同,是个很值得研究的发现,不过信息采集的难度较大
回复删除Dr. J,
回复删除我感觉我工作接触的所有人当中,没有一个耳聋,听障的。成年听障人相互的交流也很少。儿童对我的借鉴意义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