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开机三月 以志回顾

自去年12月23日开机到今天刚好三个月。简单回顾一下这期间的调机经历如下:
****************************************************

调机次数 第一次
日期(年/月/日) 08/12/29
是否进行电极刺激量调节 是
是否进行电极开/关调节 否

主要生活场景和练习内容
居家生活,影音材料(故事,拼音,网上有声资料等);较为盲目,每天感受不同的环境声音。基本没有外出,试图用耳蜗去听所有周围的声音;完全的感受阶段。(第一次调机后逐步有些重要发现,而后就开始了有目的的练习,例如,听读汉语字典和拼音)

个人听觉感受
开机后不到一周。从开机时听到的只有“噪音”逐渐开始感受到“动静”;环境声音开始有失听力以前的感觉;绝大部分声音无法分辨(知道不同,但不看到的话,很难了解哪个声音是什么声音;语言从零开始,如听天书;
(第一次调机后开始逐渐有了语言的理解力)

最终设置(全部使用F-120策略,P型)
一挡:IDR 60dB,-P,100%T-麦克; 二挡=:IDR 80dB,-P,100%T-麦克; 三挡 : IDR 60dB,-P,100%内置麦克

挑战/困难
生活中的语言在各种环境下都不具备基本的辨别能力(无法听懂到可以猜测的地步);严重依靠读唇和场景提示;
---------------------------------------------------------

调机次数 第二次
日期(年/月/日) 09/01/21
是否进行电极刺激量调节 是
是否进行电极开/关调节 否

主要生活场景和练习内容
居家生活,办公环境下一对一,近距离,慢语速交流;尝试嘈杂的环境(餐厅,酒吧);尝试了有人辅助的外出办公;简单的测试练习,测试资料来自耳蜗公司的英文网站。有文字提示地听慢速的语音;看电影影碟(有正确字幕的);规律性的听读在线有声读物和自购音像材料。(生活方面基本上是家和办公室两点一线。)

个人听觉感受
努力适应用耳蜗聆听,完全放弃了使用助听器;环境声音(非语言声音)逐渐变大乃至于响亮到了不舒适的地步;语言声音总体过度低沉,伴有回音,清晰度依旧较差。听女声比男声稍好;

最终设置(全部使用F-120策略,P型)
一挡:(本次mapping设置)IDR 60dB; 100% T麦克;
二挡:(本次mapping设置)IDR 80dB; 50% T麦克 50% 处理器内置麦克;
三挡:(前次mapping设置)IDR 60dB; 100% T麦克;

挑战/困难
经过开机后约一个月的尝试和练习,收获颇多。挑战还是主要集中在清晰度较低方面;语言声音的低沉和失真是另外一个问题。
---------------------------------------------------------

调机次数 第三次
日期(年/月/日) 09/02/06
是否进行电极刺激量调节 是
是否进行电极开/关调节 是

主要生活场景和练习内容
居家生活,简单独立办公间环境的慢语速交流;付费进行了数次的语训练习(听读字,词,短语,句子,文章);参加了大型活动;开始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出于社交和听力练习的考虑,强迫自己去参加这些这些并不能开心与人聊天的活动; 开始耐心独立出门办事,实践真实生活中的与人沟通;学习如何要求别人用慢语速配合表达,并力争这个过程的有效和愉快;

个人听觉感受
尝试了电极有选择的关闭,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不小。可以区别男女声音;安静环境下一对一的语言交流可以较为轻松进行;由于电极的调整,噪音环境下的低频声音的干扰大大减少,相比较前一个阶段,大幅提高了嘈杂环境下的语言辨析能力;

最终设置(全部使用F-120策略,P型)
一挡:关第1,2号电极 适用了新的刺激量设置, 60dB;
二挡:关第1号电极,60dB其余同一挡;
三挡:保留了老的设置;60dB (所有电极开启)

挑战/困难
有选择的关掉神经反馈不好的电极,提高的语言的清晰度,但音乐的质感变差。嘈杂环境和诸多不确定因素依然构成很大障碍。
------------------------------------------------------

调机次数 第四次
日期(年/月/日) 09/03/11
是否进行电极刺激量调节 是
是否进行电极开/关调节 是

主要生活场景和练习内容
居家生活,亲朋友人聚会;看电影影碟和网上视/音频文件;独立户外运动,(有风,有人大声说话,有公路背景噪音);独立去营业场所(商场,银行,医院等);尝试了两三次人数众多的聚会和卡拉OK; 并有机会与其他耳蜗佩戴者进行了交流和沟通;积累了一些独立外出与人语言交流的经验,逐渐这些事变得不构成心理负担和需要协助。

个人听觉感受
语言舒适度与清晰度略有提高,进入了缓慢的提高阶段,基本能够区别不同人的声音以及其他生活里的各种声音;到这时听得懂变得难以预测,有些人,有些场景下可以听得非常好,但不知何故,另外一些人,另外一些场景就会很差。自觉进入了需要缓慢积累和提高的阶段。

最终设置(全部使用F-120策略,P型)
一档: 关1,2号电极 60dB;
二档: 上次调机时1档的设置(60dB);
三档: 关1号电极 80dB;

挑战/困难
音乐与嘈杂声音环境,相对较快语速,方言以及讲话者低沉和缺乏弹性的声音(咬字模糊,语音拖沓,韵律性差); 电话通话依旧困难。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3月11日的调机和最近一个月来的情况

完成了开机后的几次调机后,逐渐进入了比较慢的适应期。这一个月开始的前几天做过几次付费的听读练习,安静环境里面的这种练习已经不是太大问题,所以后来就没有再继续。总体上结束了刻意的练习,把恢复交给了现实生活。

前一阵子清理了工作上的诸多问题,最后决定减压去躁,静心康复。 随后自己的时间多了起来,实际上自从春节以后参加了好几次聚会,甚至还去了卡拉OK. 硬着头皮去这些自己很不想去的地方,算是适应生活的努力吧。 唱歌的时候音乐还是完全不行,听不出调, 但其间的交谈可以勉强进行。 在很吵的地方,人们也会大声说话。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连滚带爬的也就应付过来了。 可能别人知道我对话不太灵,也就不会有太高期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能听就听,不能听就别理会,不给自己压力。

最近在家看很多DVD电视剧,拣字幕完整的. 真是要庆幸聋在数码时代,有这么多的选择来自救。

3月6日应邀参加了AB耳蜗公司在北京举办的慈善活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时光。看到了很多孩子能够自如的和家长以及周围的人沟通,感觉非常不错。 孩子们的才艺表演流畅,由于环境相对嘈杂,我没能听到很多,但能感觉到孩子们的自信和开心. 家长们大都感兴趣知道我这个语后成人关于"用耳蜗听到声音"的描述. 我也尽力而为,希望我的描述能给他们一些展开想象的线索. 会上我做了5分钟的发言, 算在儿童才艺节目单里的. 利用这个机会, 我简单介绍了自己在康复中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期待. 希望能通过我这个老儿童的嘴里传达一点耳蜗人的心声. 这次活动尤其感觉好的是耳蜗人得以照顾,没有焦虑,我也很久没有在不紧张的情形下参加大型活动了。

活动当中,耳蜗公司的领导和员工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憧憬. 我想我逐渐被说服和认识到耳蜗适应和听力康复的长期性. 同时满怀希望的期盼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里面能逐渐提高和适应, 从而自如应对工作和生活.

自2月初调机后,语言清晰度得到改善. 之后的一月间感觉没有质的变化. 可能稍有提高的就是音色, 男女声的区别逐渐明显, 对语言的理解和反映速度感觉自然和敏锐了一些. 音乐还是没有提高, 依旧不着调. 很难听出乐器. 电声鼓点早就没有问题. 耳蜗声窗可以限制, 很少有机会被类似吸尘器,电钻这样的声音打扰. 所以比较适合去音乐轰鸣的夜店, 免了耳塞, 还不伤耳. 不过现在经常有耳内电声轰鸣的情况出现, 多半出现在疲劳和周围长时间比较嘈杂的情形下.

如果说上次调机前的一个半月是尝试,困惑 和 努力找回语言声音的阶段,那么自觉从二月中旬以来进入了缓慢的全面恢复提高阶段。怎么说呢,好像学习一门外语,起初什么都不懂,完全跟着摹仿声音,一个一个颇为零散的记忆单词. 直到具备一定词汇水平,对这个语言有了一个知识基础和建立了框架性的认识后,剩下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添砖加瓦直至谙熟。

3月11日再次调机之后感觉声音清晰度,听觉舒适度略微提高。设置了一个较大声窗准备用来加强音乐训练(暂时还不知道如何下手)。具体记录如下:

- 1档 关1,2号电极 60dB
- 2档 上次调机时1档的设置(60dB)
- 3档 关1号电极 80dB

另被建议尝试使用现有手机以外的其他型号手机打电话,现在讲电话的困难可能是手头话机的问题。有必要选择更适合耳蜗的手机电话。 另获悉AB耳蜗公司在今年可能会推出新开发的软件策略和调机程序,旨在进一步的提高耳蜗在音乐聆听方面的感受。

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日志 - 2月9日 (周一)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一个礼拜没有更新内容了。上周五去重新调机,效果很满意,语言的清晰度提高显著。快50天的开机适应和这段日子不间断的练习听音是个必要条件。

很惭愧的说,最近十多天有些着急。希望听清,听好的迫切愿望没能对练习起到积极的作用。长时间坐在电脑旁搞得人很疲劳,腰酸眼痛。 随着语言开始渐渐能听懂,日常对话越来越多,对听的要求与日俱增。 不过,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这个阶段到了更需要耐心的时候了,和任何其他事情一样,从“能做”到“做好”的路通常要比从“不能”到“学会”长得多。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已经可以不费力的在安静环境下和家人,同事,朋友对话了。自上周五调机以后,这样的对话更是变得自如。 日常聊天,讨论问题应当说已经可以比较轻松的处理了。我轻松处理的标准是 - 精神不紧张,不用专注读唇,听的时候能比较迅速的了解对方的意思并能同时进行思考并作出应答。 面对面,以前语言沟通时比较大的障碍基本上克服了,(这些障碍包括:不断要求对方重复,要求提高声音,张冠李戴,还有俗话说的乱打岔)现在开始有机会把注意力放在对话内容的反馈上了,语言交流的愉悦感和参与感明显增强。简单讲就是 I am now feeling "smarter" than before!

在语训方面,还是继续在线收听中英文的有声读物,偶尔看些DVD电影。前些天看带有字幕的音像文件已经毫无问题,表现为感听到的语言声音在有字幕提示下清晰度逐渐转好。 不过即使这样,没有字幕的纯听还是很吃力。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决定上周末开始了有语训老师指导的练习,主要是在不看对方情形下的听读。没有任何提示的纯听感觉非常累脑,练习一小时自觉就会很疲劳。 不过这样练习的收获颇好,从字到词,到句,最后到大段的文章,大脑对声音语言理解能力得到了强化的锻炼。

周五调机的时候发现我的耳蜗神经对低频刺激的反馈不理想,这可能是语言清晰度一直得不到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决定把靠近耳蜗最深处前端的两个电极关掉,以避免低频放电时,电极间信号的相互干扰(另外理解为这样的干扰可能与自身的低频神经感应不佳有关)。这样调整果然很好的解决了语言清晰度问题,调机完后的两天感觉不错,加上语训老师的帮助,听语能力进步很大。

不过事情总是两面性的,关掉电极的做法提高了语言的清晰度,但给听音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周日晚上听了很多刚刚开机时听过的音乐,比较了老的设置和新的设置。 发现在用新的设置听音乐时,音乐的质感和饱满度均逊色于用老的设置。 听了古筝和吉他曲都是这样的感觉。

我比较方法是分别体会在两种设置下听同样的乐曲,听的同时努力回忆聋前对这些乐器和乐曲声音的记忆,比较用哪一个设置听起来更接近回忆中的这些乐器和音乐的声音。

在想有没有必要专门为听音乐设置一个程序/挡位呢

2月6日调机结束后的耳蜗设置:

1挡 - 关第1,2号电极 适用了新的刺激量设置
2挡 - 关第1号电极 同上
3挡 - 保留了老的设置 (所有电极开启)

所有三挡均用100% T-Mic 以及 60dB声窗

2009年2月1日星期日

日志 - 2月2日 (星期一)

春节长假结束,恢复了正常的作息。

长假期间串亲戚,聚会都戴着耳蜗。绝大部分时间都还是用老的设置,上次调机后的新的设置语言分辨很差,终于没有耐心适应。 本来认为新的mapping应当是在旧的基础上,有助于提高分辨率和舒适度的调整。但第二次调机效果不理想,实际感觉清晰度反倒退步了。现在回想二次调机前一晚睡得很差,不知道这种状态是否影响了调机时对频响的反应。

春节期间专门练习听声的时间不多,好几天都在外边串门,聚会。 在人多的场合效果还是不好,能听懂的非常少。春节前本来还想在亲戚朋友前露一“耳”,现在看来是超前乐观了。:-)

休息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有声读物的网站。可以在线看着文字听小说。可在线收听和阅读的内容大部分是免费的。下载到MP3播放器需要支付费用,另需要免费注册。(网址是:www.tingbook.com)

总体上最近一周以来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用老的设置基本上可以和家人用手机讲电话了。不在周围(不是每天都有机会讲话)的人的声音在电话里还是听不懂。

正在联系准备尽快再安排一次调机,希望修正上次调机后设置的语言低分辨问题。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第二次调机 - 1月21日

昨天进行进行了第二调机 (MAPPING)

运气很差的一天,首先和同事出门办事在东直门走错路闯单行,掉头回来又插进死胡同。到了办事地点,对方晚点。总算办完事,我赶紧出发去做调机,结果路上碰到两次堵车事故,结束调机后又被购物车辆莫名其妙的堵在了地下三层停车场,最终在被尾气薰倒之前冲出了地面。回家路上顺道买了两个灯管,到家爬上梯子装好后,打开开关。。。不亮!

MAPPING进行的很顺利,大家都很开心的样子,春节前的办公室很温暖。

调机调整了不同频段的电极刺激量,并重新安排了处理器上面的三个挡位的设置,这次调整后依旧全部使用Fedity 120策略,具体如下:

1挡:(本次mapping设置)IDR 60dB; 100% T麦克
2挡:(本次mapping设置)IDR 80dB; 50% T麦克 50% 处理器内置麦克
3挡:(前次mapping设置)IDR 60dB; 100% T麦克

有些时候使用理器内置麦克感觉听到的声音稍微干净一些,环境背景声音略有减小,比较适合把听力集中在专注的语音声源上。我个人感觉在大声窗模式下,所听到的环境声音相比较语言声太大,有时候觉得对语言学习有干扰。比如,你在练习听声的时候周围家人的走动的脚步声,厨房油烟机风扇的声音,切菜做饭的声音,其他房间电视的声音等。

所以,这次特意安排了2个挡位的60分贝声窗。在大声窗的模式下(80dB)尝试内置麦克与T麦克配合使用。
新设定的数值小幅度地在低频方面拉低在中高频方面调高

总体感觉已经习惯了前一次的电极刺激量的设置,用新的设置听,语言的分辨率不好了,不如已经有些习惯了的前一次的设置。 新的设置在程序方面选用了“Standard”取代了先前的"Extended Low". 按词义看,新的设置更接近自然的(标准)声音,而先前的设置显然是加重了低频。

分辨率在新的设置下不太好,又需要熟悉一阵子了。到今天开机整整一个月。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1月16日 日志随笔

今天下午走出办公室办了件需要和人面对面交涉的公事。客户着急我怕出岔子所以戴着高科技设备亲自上阵了。

谈话在对方的办公室里进行。虽然真正听懂得不超过30%,但利用相对熟悉业务术语,连带看书面材料,动作,表情和嘴形,竟然幸运的完成了大部分繁琐的手续上的沟通。进入交流状态时也能短暂的忘记自己的耳朵问题,只是努力的理解和表达。

真是你的胆子有多大,你的天就有多大。同志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表达和沟通总是有机会的完成的!

*****************************************

在下次调机完毕和大家分享新的感受之前,这个周末的晚上想提及一下本不该在这个博客里出现的每个经历过听力下降的语后成人可能都经历过的状态:沮丧,孤独,矛盾,烦闷和彷徨。来自事业,工作,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或多或少改变了每个遭此不幸的人。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性格改变和难以驱走的忧郁情绪的困扰。

我经历了6年这样的时间,朋友越来越少,烦恼越来越多,并因此失去了至少三个原本可以做的很好的工作。“车到山前必有路;生命路向前;上帝关起一道门必给你打开一扇窗。。。等等,等等。”这些话大家很熟悉吧,我也是,熟悉的到倒了胃口,熟悉到跑去山顶去仰问上苍。。。

不过既然写在这里,我必须鼓励积极,无法想象别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总结几个对我有些帮助的,在健听人主导的世界里的生活感受:

1。对事不对人,把能做的事做好。用嘴用眼用手用工具,用所有能用的办法去领会别人。

2。永远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喜不喜欢你,对你好不好,不要把自己的喜与悲交给别人去控制。

3。只在关系生存的事情上做最大的努力或者说斗争,尽量不要给自己压力。

4。通过朋友和亲戚寻找工作和商业机会,与健康人在同样起跑线上竞争工作机会我觉得很困难。

5。必须更冷静,更客观的面对生活。尽量摒弃情绪化的判断,尤其是在和人交往当中。

6。冷眼看世界,热心对亲朋。

******************************************

下面,我想用另外一种解释来引用尼采对人精神的三段变化的说法,希望能帮助给出大家对生活的一点思路。
(个人见解,拍砖请便)

尼采认为人的精神有三个阶段:1。精神变为骆驼;2。骆驼变成狮子;3。狮子变为孩子。

第一阶段 好比每个成年人都背负很重的东西在行进 - 知识,教育,道德,责任,物质的压力,就像一只背负重物的骆驼走进了茫茫的人生广漠。

在这片生活的广漠中,人走入了精神的第二阶段,转而变为了狮子,去获取猎物,捍卫自己的利益,尊严和家园。

经历了生活的沧桑,人们最终需要什么呢,可能就是一个肯定,一个神圣的肯定,对自我价值,精神的肯定。所以人们开始了精神的第三阶段,从狮子变为孩子。因为孩子是纯洁的,是懂得遗忘的,是一个新的开始。

那么,如果我们一时愚钝不能看到上帝为我们开启的那扇窗,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肯定,像孩子一样重新审视生活和这个世界,开始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呢?

*******************************************

最后,匿名引用两个互相倾诉鼓励,都患有无法治愈病症好友的对话:


倾诉方:我觉得我现在很变态,尤其是看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我就烦。

倾听方:我觉得你还行吧,没觉得变态。


倾诉方:但我觉得我就是嫉妒别人才烦的。

倾听方:你的问题是你对你的生活方式没有做出坚定的选择。我问你,你会妒嫉一个在大街上无家可归冬天里的乞丐吗,肯定不会!


倾诉方:但我觉得我现在很自私,就顾自己的感觉,总是和别人合不来。

倾听方:人都自私,没有自私就没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你真的不自私,就是自己的病闹得,这个你和我是一样的,别找这些借口了,开心点。


倾诉方:我开心不起来,一直在找开心的理由,可我怎么也找不出!别人一天都挺高兴。

倾听方:你就是身体恢复不了才这样的。有毛病就不爽,就要找出口排遣。这些出口虽然也都是些问题,但一定是能通过某种努力解决的,比如说自己自私和懒惰之类的。其实生活里真的很自私和懒惰的人照我看活得都挺好,至少不以此为耻,更不会像你一样受困于此。要面对自己的现实啊,你我都是。


倾诉方:我恢复不了了,只能认命快乐和我没缘了。

倾听方:你应该多看看动物世界。和人生活在一起运气好的话,狗才能活十几年,你看狗狗老是乐呵呵的摇着尾巴。多想想宇宙之大,每秒能绕地球七圈半的光要跑上亿年才能到达的地方是个啥样子?你每每想这些的时候就会觉得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话说回来了,我们都活了二三十年了,人都会老,再过三十年我们周围的哪个人能保证自己一定没病没灾。健康是相对的,是生命都会衰败的。想开点啊。


倾诉方: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倾听方:不用控制,但要想点别的什么,就像我刚才说的。


倾诉方:算了不说了,我现在太烦了。

倾听方: 。。。 。。。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节前忙碌的时间

最近一周忙于节前的工作安排,还有就是花了些时间“重回”生活。找机会光顾了热闹的三里屯和嘈杂的餐厅。必须承认,胆大了现在 - 你上次扯着嗓子和人嚷嚷是什么时候?我就在昨天,跟人玩筛子说人耍赖了。

说正事,最近一阵子都是上半天班,留下半天练习听。晚上老婆陪读字典,坚持下来真不容易,工作劳顿一天,读到后来能把两人都读睡着了。另外在网上听有文字的英语新闻 - 美国之音 - 相对慢的学习语速,比较容易跟下来。还可以把语音下载到MP3播放器。网址:www.voaspecialenglish.com 里面有很多内容不算新闻,但知识性很强,练习语言,掌握信息,一举两得。

我本来是不看或者说非常少看电视的,虽然现在也看得不多,但有时候会找带字幕的电视剧瞅两眼。不过总觉电视语音不理想。其实这个判断没有根据,可能因为生活中语言的辨别能力最近没有明显提高的缘故。另发现有些时候找个专注的话题面对面聊天感觉还能维持,这个过程不再像先前那么恼人和尴尬。

想推荐大家找威尔史密斯的08圣诞电影《七磅》看一下。英文名《Seven Pounds》。前半段感觉很慢和不理解,后面20分钟你不哭我咒我多读一个礼拜字典。

一直都没有试图在耳蜗公司网站上找资料,今天被介绍英文网站www.hearingjourney.com里面有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康复知识介绍和素材。今晚看过学习后找时间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不管能听清楚多少,语言是语言了,动静是动静了,就是音乐还不怎么是音乐。 - 到今天我开机22天!